第一首:《太陽出來喜洋洋》是四川民歌,詞和曲均出自于音樂家金鼓先生之筆,歌曲誕生地為重慶沙坪壩,是1942年在重慶從事地下黨工作期間創作完成的。歌曲形式簡單,情緒樂觀爽朗,表達了山民們熱愛勞動、熱愛山區生活的情感,流傳于國內外。原唱者是著名歌唱家蔡紹序先生。
第二首:《康定情歌》(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雛型了。按老人的年齡來算,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康定情歌就已萌生。一部分人認為《康定情歌》是康定北關外雅拉溝一帶農牧民首創的一首民歌,屬于“溜溜調”,本來只有前三段。四十年代前期,康定的少年兒女在“伴花夜”(陪新娘歡度婚前之夜)或打趣“兒女之情”時,都愛唱這首歌,詞中“李家大姐”、“張家大哥”,通常要臨時改唱成眼前女方和男方的姓氏??箲饡r期,在重慶這首民歌的最早采集者是音樂家鄭沙梅,他當時是國立戲劇??茖W校教授,也在界石場國立邊疆學校任教,在采集康區民歌時,康定學生曹素芳、喬淑媛、李培源、孫玉華等,給他唱了不少民歌,其中就有“跑馬溜溜的山上”這一首,時間是1944年秋季。
第三首:《槐花幾時開》是四川民歌中的經典之作,它實際上是宜賓地區的一首傳統山歌,形成年代久遠。清光緒年間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載有它的歌詞?!痘被◣讜r開》歌詞雖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寥寥數語就把一個墜入愛河、伶俐而羞澀的農村姑娘形象,活脫脫地托現在我們眼前。
第四首:《黃楊扁擔》是重慶市渝東南民歌,起源于重慶酉陽縣和秀山縣。是土家族寶貴的文化資源,《黃楊扁擔》是重慶三千萬人民的驕傲。1958年歌唱家朱寶勇首次演唱《黃楊扁擔》,從此,優美抒情的秀山花燈歌曲《黃楊扁擔》被冠以四川民歌在全國流傳。
資料拓展:
某個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時期創作帶有自己民族風格的歌曲,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
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
四川民歌,人們最為贊賞它的抒情、婉轉、爽朗、詼諧、潑辣。這也很能代表它的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不過社會生活的無比豐富,制約著一個民族和地區的民間歌曲必然多姿多態。我國音樂學者對民間歌曲的分類尚無定論,我傾向于分為:“山歌”、“小調”、和“勞動號子”三大類。在四川民歌中,其中“山歌”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山歌,顧名思義即山野之歌,是活動于山野,田間的勞動者所演唱之歌。是活動在山野田間的勞動者所演唱的歌(如青海的“花兒”、湖北的“趕五句”、陜西的“信天游”、山西的“小曲”、內蒙“的爬山調”等都是我國有名的山歌歌種。)山歌,是廣大勞動人民在勞動或勞動之余,自發抒情懷和進行社交活動的一種手段。它的形式十分簡煉,體裁比較自由,它既便于廣大勞動群眾直接掌握和運用,又使有才能的歌手進行創造發揮充分余地。
四川山歌,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大體包括各地“晨歌”、“放牛歌”、“放羊歌”、“薅秧歌”?!稗恫莞琛?、“羅兒歌”等。由于過去人們在農業生產和背挑運輸及畜力勞動中,大多是個體作業,當然集體勞動形式也有(如薅秧、薅草、集體運輸),但這些集體勞動仍保持獨立方式。因此,四川山歌不像勞動號子那樣直接具體與勞動相配合,在形式上就更不受具體勞動的限制和約束。在旋律節奏上,有的山歌節奏很自由,有的結構嚴謹、節奏較規整。在調式上多以五聲徽、羽調式常見,也有少數商調式和徽調式交替的山歌。在唱法上四川山歌有高腔和平腔之分,拖腔委婉動聽,很有特色。演唱形式上有:獨唱、對咨唱、綴句聯唱、穿唱、幫腔等。
四川山歌在表現內容上也很廣。有贊美勞動場面,表現生活情趣,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如《清早起來大太陽》、《太陽出來喜洋洋》、《摘葡萄》、《下田薅秧排對排》等這類山歌。)還有更多的是揭露封建腐舊的婚姻制度和歌智唱青年男女之間純真愛情的情歌如:《槐花幾時開》、《跑馬溜溜的山上》、《妹兒爰的勤快人》等就屬這類山歌。
四川山歌,一般為二、四、六句(也有少數三、五句的)短小精悍,每句五字七字不等。許多山歌雖是人們即興創作,但構思巧妙,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含意深刻。唱后讓人細細尋味。四川山歌具有濃郁的四川特色。在歌調上常常帶有濃郁的四川方言土語(如《槐花幾時開》中的“望啥子”和《摘葡萄》中的“麻魯兒”、“麻魯兒”就是典型的四川方言土語)。
四川山歌在襯詞上特別有風味。許多山歌中襯詞有規律的出現形成一種新鮮的格調,使曲情顯得分外活潑親切,更富有濃郁的四川鄉土氣味。如《槐花幾時開》這首川南山歌,情景交融。有聲色有色,感人心脾而回味。它的節奏也較自由,曲調悠長。尤以襯詞拖腔的婉轉配合,更真切的描繪出一位少女對情郎的一片癡心。又如《跑馬溜溜的山上》中的襯詞“溜溜的”、“月亮彎彎”悅耳動聽、很有興味。在詞意上補充描繪了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色,有助于渲染這首情歌的抒情氣氛。再如
《太陽出來喜洋洋》的襯詞“羅兒”、“郎郎扯哐扯”、《黃楊扁擔》中的襯詞“姐哥呀哈里呀”,《妹兒愛的勤快人》通過很長的襯詞“唉嗚溜溜溜溜”、喂、唉的渲染,很好的烘托出了火熱的勞動情緒和表達真摯的情懷。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傳統民歌中,誕生在“天府之國”四川的民間漢族山歌,只是中國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小小山花。隨著時代的前進各地民間歌曲己浸入了新的血液,深信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的發展,四川山歌定會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1、信天游
傳統民間歌謠《信天游》在陜北大地有兩千年以上的流布史,在20世紀80年代,這首動聽的陜北民謠在全國歌壇刮起一股“西北風”。
濃厚的黃土風情將中華民族魂演繹得淋漓盡致,由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加之搖滾節奏的配樂,搖滾或流行歌手的現代唱法等處理演繹,使西北風歌曲成為家喻戶曉風靡海內外的流行風潮。
2、黃土高坡
說到陜北最好聽民歌,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這句經典歌詞,之后大家把陜北民歌的風格稱之為“西北風”也是因為這首歌曲。范琳琳演唱的《黃土高坡》使這首歌曲風靡大街小巷,流行一時。
以至于當年的很多女歌手紛紛效仿,除著名歌手外,各種群眾自發性的文藝活動,都能聽到很多的女歌手大聲演唱《黃土高坡》,從而引發西北風歌潮,堪稱中國流行歌曲的經典之作。
3、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最經典的陜北民歌之一,由經典民歌《信天游》和隴東民歌《攬工調》改編而成,兩首民歌交替演唱,前者悠揚高亢,后者激情奔放,全曲有變化對比,又相互融合,渾然一體。
4、蘭花花
《蘭花花》是陜北最好聽的十首經典民歌之一,歌曲的旋律屬于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兩句組成,曲調悠揚柔美,節奏舒緩自由,歌詞口語化,很具地方特征。
以純樸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蘭花花,先后由朱逢博、郭蘭英、王昆、李波、阿寶等多人傳唱,其歌唱家朱逢博的演繹被認為是最成功的改編。
5、三十里鋪
陜北的民歌中有不少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其中《三十里鋪》就是一首流傳很廣、膾炙人口的優秀陜北愛情民歌,它根據當時發生的一件真人真事編成的,故名《三十里鋪》,這是一首較長篇幅的民間敘事民歌,曲調屬信天游的一種。